區民政局調研員、綜合黨委書記譚孔輝、區民政局社團辦主任、綜合黨委紀委書記裴興曄,綜合黨委專職副書記雷鳴出席開班儀式;綜合黨委委員、紀委委員,朝陽區社會組織黨組織支部書記、黨務工作者和部分黨員代表共計60余人參加培訓。會議由綜合黨委委員、黨務辦主任王澤愷主持會議。
在開班動員中,譚孔輝指出:這次培訓,是在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市區兩級關于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部署的新形勢下舉辦的。既是把握新形勢、落實新任務的需要,也是大家勝任干部角色、提升個人素質、更好履行職責的需要。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和精神風貌,充分感知黨建同行的經驗與進步;二是堅持學習的實踐性、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融合性,要關注黨建工作創新與已有黨建成果的結合,做到學以促思、學以致用,做到"學、思、行"的三者的有效統一;三是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大家要高度重視這次培訓工作,確保此次培訓能夠扎實開展。
培訓會邀請了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教授、北京市黨建研究基地研究員顧陽;法學博士,比較文化研究博士后,美國丹佛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助理、副教授,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管永前;黨建教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社科院訪問學者,2010年北京市人才引進呂冬冬;北京市高級政工師林森;國家高級拓展培訓師李東分別就社會組織基層黨務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務工作者素質能力提升、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中國共產黨簡史和團隊建設方面進行了專題培訓。
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教授、北京市黨建研究基地研究員顧陽就《如何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題圍繞新思想、科學內涵、新要求三個方面做了具體闡述,系統而富有條理地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科學內涵。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助理、副教授,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管永前就《如何提升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這一主題從社會組織的定義、基層黨組織數量以及近年來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所建立起來的黨組織數量,作了分析對比,并結合黨的十九大和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深入闡述了基層黨組織的職責與作用。同時,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成長之路",并以典型人物成長故事為榜樣,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個人素質、能力、威信的重要性和意義。
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社科院訪問學者呂冬冬從"規"與"紀"為切入點,由淺入深全面解讀了新時代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重點工作。通過對依規治黨新高度、全面從嚴治黨新部署、黨組織面臨新問題的分析解讀;規范黨組織基本職能、基本制度、黨建基礎工作、黨建工作責任、黨建工作平臺、黨建資金保障、黨建陣地建設;準確把握黨務工作本質要求,嚴肅認真過好基層組織生活;規范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做好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工作并重點打造基層黨建品牌。
北京市高級政工師林森從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各個時期召開會議的主要內容及重大意義。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就是解放思想的歷史,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初期階段,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都能夠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推動了中國革命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偉大勝利,讓學員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質。
會議最后,綜合黨委委員、黨務辦主任王澤愷作了總結發言。他說,各位專家學者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課程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認識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實現思想、認識和行動的統一,努力開創朝陽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打造朝陽區社會組織黨建品牌,促進全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兩天的培訓,讓大家收獲頗豐。大家邊聽邊做筆記,在課下還進行交流。并表示回去以后及時消化課堂內容,將所學知識應用在日常的工作中,時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做好黨的戰斗堡壘,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同時大家也希望今后能經常開展類似的培訓,讓基層黨務工作者獲得更多的專業指導,用過硬的知識武裝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