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HEF黨建小課堂100講】第六十九講:中國最振奮的聲音!是他用一把二手小提琴創(chuàng)作出來的……
時間:2021-07-16
|
閱讀量:
|
黨建工會
|

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北京市朝陽區(qū)總部企業(yè)聯(lián)合會特別推出"HEF黨建小課堂100系列"。本系列主講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等內容,希望通過我們的小課堂,能讓大家學習到更多的黨建知識,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重大契機,充分發(fā)揮黨史對總部企業(yè)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導大家全面認知歷史、感悟組織光榮、感受自身責任。請記住我們的slogan是"學四史,守初心!"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1935年聶耳在烽火中 譜寫出《義勇軍進行曲》的經(jīng)典曲調 聶耳作曲、田漢填詞的這首歌 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慷慨激昂的旋律唱響了 挽救民族于危亡的時代最強音 聶耳的多數(shù)作品 都是用一把小提琴創(chuàng)作的 這是一把二手小提琴 聶耳于1931年購買 小提琴見證了這位人民音樂家 短暫而輝煌的音樂人生 "我是為社會而生的" 聶耳 原名聶守信 祖籍云南玉溪 1912年2月 出生于云南昆明 一個貧苦的中醫(yī)家庭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他刻苦學習小提琴 積極參加文藝演出 并開始閱讀進步書刊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 此后經(jīng)常參加 中共領導的革命活動 1930年7月 因躲避反動當局的追捕來到上海 不久參加反帝大同盟 并積極投身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 革命文藝活動
聶耳搞怪絕技——斗雞眼、縮鼻子、動耳朵 1931年,聶耳考入明月歌劇社 正式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 聶耳曾連續(xù)4天每天演出3場 全身大汗淋漓 但總共才得到6元錢的報酬 他在日記中寫道 "資本家的剝削 著實無微不至啊!" "細想一下 這種殘酷的生活 也不亞于那些工人 大汗淋漓地在那高溫下 機械地苦作"
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戰(zhàn)爆發(fā)后 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風起云涌 此時,聶耳結識了共產(chǎn)黨員、戲劇家田漢 在黨組織的培養(yǎng)和教育下 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1932年赴北平參加革命音樂活動 不久回到上海 發(fā)起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
1932年"一·二八"事變 聶耳親眼目睹了 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的侵略罪行 他曾經(jīng)跑到戰(zhàn)火彌漫的閘北一帶 拍攝照片 結果被沒收了膠卷 還差一點被日軍抓走 后來,他又領著歌舞劇社中的一些人 到前線去慰問 英勇抗敵的十九路軍將士
同年4月 聶耳通過革命戲劇家田漢 與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 他下決心用音樂這把武器 為革命事業(yè)做出更多的貢獻 這段時間 聶耳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 在報刊上寫了 一些關于電影和音樂的評論文章
7月22日 他以"黑天使"的筆名 在《電影藝術》雜志上 發(fā)表了《中國歌舞短論》 文章指名批評了 中國歌舞的鼻祖黎錦輝所宣揚的 "為歌舞而歌舞"的觀點 抨擊了他為追求票房價值 迎合小市民階層的趣味 演出麻醉青少年的香艷肉感的歌舞 文章刊出后 馬上在"明月歌舞劇社" 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8月5日,社里召開全體大會 不許聶耳參加 有人還大罵他 "吃里扒外,忘恩負義" 當時,聶耳在日記中寫道 "我著實不該和這般沒有希望的人去鬼混 我要做的事多著呢! 我是一個革命者……" 從此,他離開了"明月歌舞劇社" 另謀出路 1932年 20歲的聶耳 在寫給他母親的信中 回答他母親向他提出的婚姻問題時 很明確地說 "我是為社會而生的 我不愿有任何的障礙物 阻止或妨害我對社會的改造 我要在這人類的社會里 做出偉大的事業(yè)" 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作國歌 1933年初 聶耳由田漢介紹 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從此,聶耳不僅獲得了新的政治生命 藝術才華也得到了 進一步的發(fā)揮 成為中國新音樂的開路先鋒 和反法西斯的勇士 聶耳與田漢 在此后的兩年中 聶耳為歌劇、話劇和電影 譜寫了《新女性》《開路先鋒》 《大路歌》《前進歌》 《畢業(yè)歌》《鐵蹄下的歌女》等 主題歌和插曲30多首 在全國廣為傳唱 對激發(fā)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 起了積極作用 他所編寫的 《金蛇狂舞》《翠湖春曉》 《山國情侶》等樂曲 深受人們喜愛
1935年1月 上海電通影業(yè)公司 拍攝抗日影片《風云兒女》 田漢為影片寫了 主題歌詞《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承擔了為之譜曲的任務 他于3月中旬開始創(chuàng)作 幾經(jīng)修改 4月下旬將定稿交給電通公司 《義勇軍進行曲》 就這樣誕生了
聶耳(前) 1935年5月8日 上海《申報》《時報》 刊出《義勇軍進行曲》詞譜 9日,百代公司為《義勇軍進行曲》 灌制唱片 24日,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風云兒女》 隨著唱片和電影的宣傳 上海各個角落 都響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 這首歌以其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 鼓舞人心的歌詞 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 中華民族萬眾一心 團結御侮、奮勇抗爭 一往無前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聶耳《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它一誕生 迅即成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中 它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成為中國各族人民 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的戰(zhàn)歌 鼓舞了無數(shù)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肉 筑成了萬眾一心、團結御侮的新的長城 無數(shù)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 高唱著、呼喊著 "把我們的血肉 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冒著日本侵略者的炮火 不懼流血犧牲 英勇沖鋒陷陣 為挽救祖國和民族的危亡 與日本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 玉溪聶耳廣場 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通過憲法修正案 正式規(guī)定《義勇軍進行曲》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然而,《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 卻未能親眼見證這一個個重要時刻 電影《風云兒女》 上映后不到兩個月 年僅23歲的聶耳 不幸溺亡于日本滕澤市鵠沼海濱 郭沫若為聶耳題寫墓碑 "聶耳同志 中國革命之號角 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 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 已被選為代用國歌 聞其聲者 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 莊嚴而宏志士之氣 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鵠的 聶耳呼,巍巍然 其與國族并壽 而永垂不朽呼!" 文章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