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市朝陽區總部企業聯合會特別推出"HEF黨建小課堂100系列"。本系列主講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內容,希望通過我們的小課堂,能讓大家學習到更多的黨建知識,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重大契機,充分發揮黨史對總部企業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導大家全面認知歷史、感悟組織光榮、感受自身責任。請記住我們的slogan是"學四史,守初心!"
新中國成立時
曾聯松只是滿懷激動的億萬群眾中的普通人
你不一定認識他
但他的作品值得你一生仰視
因為,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
雖然曾老已經離我們而去
但他和國旗的故事一直都在
尋跡 瑞安外灘曾聯松銅像坐落在瑞安外灘邊的曾聯松銅像常吸引游人駐足,紅色的花崗巖基座,古銅鑄就的身姿,戴著眼鏡,穿著中山裝,舉首凝眸,似在仰望天空構思五星紅旗,似在眺望天際那一抹金色的曙光。 曾聯松生前曾寫詩曰:"一得之愚獻祖國,五星旗海壯山河。"為偉大祖國設計國旗,這是曾聯松的無上光榮。
1917年曾聯松出生于濱海一個并不富足的書香人家,祖父曾敘卿是當地有名的老中醫,父親曾宇人是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先在杭州灣海塘水利工程處工作,后來調到了南京的"導淮委員會"。母親沈炳娣出身名門,也粗識文字。 曾聯松小時候全家就住在瑞安城內水心街14號的三間軒房里,那是從親戚家租來的。1932年冬,16歲的曾聯松從瑞安初級中學畢業后,來到了南京的父親身邊。次年他考入江蘇省立南京中學高中部。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地下活動,擔任中央大學學生地下黨支部書記。他曾任五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六屆上海市政協常委,著有《陶瓷發展史提要》 《日用雜品商品知識》等書籍和部分詩詞。 召喚 時光回溯到1949年的夏天,在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做秘書工作的曾聯松,不久前剛把妻子項佩瑜、大兒子一沖從家鄉瑞安接到上海,安頓在華山路東段466號的職工宿舍里。這是有一個荒蕪了的小花園,樹木參差,雜草叢生。曾聯松一家人住在邊上的一個小房間,外加一個小小的閣樓。雖然破舊,但對于當時的曾聯松來說,已經十分滿意了。
上海解放后,這家原屬于中共上海地下黨領導的通訊社,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但他自己總覺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勁,總想多做點什么。
1949年7月中旬,曾聯松在報紙上看到新中國國旗圖案征稿啟事。他仔細讀了幾遍:祖國新生,群策群力,我為何不能一試?
據家人回憶,那段時間,他下班以后天天把自己關在閣樓里,看看、寫寫、畫畫,就是吃飯也非得妻子三番兩次地催促才肯下來,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以至于年幼兒子都對媽媽說,要不要帶爸爸去看看病。
在日后的談話中,他吐露了這段心路歷程:"建立新中國,一直是縈回在我心頭的愿望,看到她如旭日東升般展現在面前時,我能不為之興奮嗎?因此,當我從7月份的報紙上讀到全國政協籌委會關于征求國旗的通知之后,即埋頭于設計之中。"
《人民日報》連續多日刊登公開征集國旗方案消息"我不是藝術家,也不是從事美術設計的,當時之所以不自量力,亦不計工拙,想到去設計國旗圖案,實在是一種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一種熱切愛國的激情使然。" 然而,僅有一腔熱忱還不夠,對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講,要短時間內拿出設計的成品,并非易事。曾聯松在回憶時說道:"當我一進入具體構思,便感到這不是易事,十多天里時而浮想聯翩,時而伏案涂畫,廢棄的圖紙有一大堆。" 那則征稿啟事被他不知看了多少遍,條例中對國旗圖案的四項要求,他幾乎能倒背如流:第一,要有中國特征,如地理、歷史、民族、文化等;第二,要有政權特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第三,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之比是三比二;第四,色彩以紅色為主。 怎樣才能在國旗設計中準確而全面地體現上述的要求呢?特別是其中一、二兩項,曾聯松認為這是國旗設計立意中的關鍵問題,從美學觀點來說,任何一種圖案的設計首先要有立意,就像一篇文章一樣,沒有正確的立意,文章就沒有靈魂。新中國國旗的設計更需要一個準確、貼切而深刻的立意。現在,這個難題就像一座碉堡攔在他前進的道路上,他一下子還找不到它的突破口。
創作 冥思苦想,終于有一日,一陣委婉深情的滬劇唱腔從窗外飄來:"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中國共產黨……"
"星星,星星……"曾聯松反復默念,突然找到了靈感: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當年紅軍帽上就有一顆紅五星,用五角星這個革命的標志,來作為國旗的主體,不是很有意義嗎?
經過十多天的繪圖設計,他拿出初稿:以一顆大星導引于前,幾顆小星環繞于后,象征眾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小星象征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他還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這不僅與象征革命的旗面紅色相協調,且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
接著,曾聯松又經過反復推敲,苦苦構思,確定五顆金星恰當位置。他曾設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當中,小星環繞在大星的四周。這樣,視之端莊,但天地不夠開闊,視覺局促、凝滯。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頓覺視野開闊:旗面猶如千里之廣,金星居高臨下,光彩閃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燦爛輝煌。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大小呼應,疏密相間,形成了一個橢圓形,這恰恰和我國疆土的幾何圖形類似,既表現了中國地理特征,也顯得平穩和諧,明朗而有氣勢。
為了使整個圖案更加突出全國人民緊密地團結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周圍這一特征,曾聯松設計了每個小星的中心點都通過自己的一個星尖,跟大星的中心點聯成一線,把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個歷史的結論顯示在旗上。
![]()
曾聯松設計的國旗圖案。凝視著這個圖案,曾聯松感覺莊嚴而顯華麗,簡明而具氣勢,頓時興奮得手舞足蹈。 事實上,曾聯松確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在瑞安初中就讀時,他受到美術老師、畫家金作鎬的熏陶,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中央大學讀書時,曾聯松經常去聽宗白華教授的美學理論課,這些都為他后來設計五星紅星圖案,奠定了基礎。
曾聯松展示設計的國旗圖案多年以后,進入人生暮年的曾聯松這樣回憶:"我能設計出五星紅旗,從小受美術老師金作鎬先生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 入選
開國大典上的升旗儀式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国产专区国产精品 |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 | 加勒比hezyo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一级毛片 | 国产丫丫视频私人影院 | 九九精品激情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 国语对白清晰好大好白 | 国产精品成人va | 男女激情视频国产免费观看 | 久久88台湾三级香港三级 |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搞黄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 | 国产一区免费视频 | 男女国产视频 |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密入口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午夜 | 福利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 | 国产黄mmd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道 | 成人在线91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青草18免费观看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久久久网久久久久合久久久久 | 国产高清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能看 | 国产毛片农村妇女aa板 | 国产成人区 |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观看 | 免费三级黄色片 | 久久国产视屏 | 国产视频第一页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手撳動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全場30萬群眾一片歡騰。
當時的曾聯松并不確定,這面五星紅旗和自己的投稿有無關系。《瑞安文史資料第20輯——國旗設計者曾聯松》中,收錄了曾聯松一篇自述體文章《我設計五星紅旗》,再現了從投稿到入選的全過程。
"圖案畫稿完成后,我將它小心翼翼地裝入信套,立即投遞給新政協籌備會。此時已是8月中旬。不久,我被組織上安排到華東供銷合作社事業管理局去工作。工作伊始,庶事草創,整天忙于事務,投稿一事便不放心上了。及至五星紅旗先在天安門,繼在全國各地升起,我心里既激動又驚詫,激動的是這個圖案算不算是我設計的,我一無所知,也無法判斷。"
"1950年9月,我因公赴京開會。會議期間,全國政協派人來找我,詢問國旗設計情況。我如實介紹了當時的構思和投稿日期。不日,收到了建國一周年的觀禮請柬,編號是‘臺右97號’。"
參加天安門觀禮后回到上海,曾聯松興奮的心情遲遲不能平靜,且心里一直帶著疑問。11月1日,曾聯松突然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來函,打開一看是1137號文,上書——"曾聯松先生: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采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折合現人民幣500元),分別交郵局和人民銀行寄上,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并致深切的敬意。"
在政協編印的《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中,五星紅旗原列第32號。最終版本有部分修改:去掉了大星中的鐮刀錘頭,使圖案簡化,并精簡了原說明中的部分內容。
最后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
由于全國人民都想進一步了解國旗的意義,新華社于1949年11月15日播發相關文章答讀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這表示圍繞一個中心的團結,在形式上呈緊湊美觀。"這段文字是對國旗圖案的統一說明。
赤 子
曾聯松曾經是中共黨員,早在中央大學參加學生運動時,就由同學黃大明介紹入黨。但在1940年2月,因為國民黨制造白色恐怖,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他接到緊急轉移的通知,連組織關系都沒來得及帶就匆忙離開了重慶,從此他與組織失去了聯系。
197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0周年時,曾聯松再次受邀赴京參加國慶活動。1985年11月,已經68歲高齡的曾聯松,終于被批準重新入黨,并作為特例不需要預備期,從入黨那天起就是正式黨員。這時,他已經二次中風,走路都不太方便了。
1987年曾聯松離休后,也沒有閑著,經常去部隊和學校,為廣大戰士和青少年學生講述自己的愛國經歷,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激勵人們更好地傳承革命傳統,建設好國家。
1997年,曾聯松和香港訪滬代表團一起合影留念他用一輩子的生命追求一個信念:不管人生境遇如何,不忘初心,不改赤子情。正如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自念一生坎坷,書劍無成,貢獻很少,報國不多。每臨清苦能‘信念’不移。值此國際風云多變,幸中華自強,國運亨通,柳暗花明,經濟振興,令人欣慰。" ![]()
曾聯松和國旗合影在新中國50周年國慶典禮結束10多天后,曾聯松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即便是在彌留之際,他的病榻前依然擺放著微型國旗自動升降儀。按下按鍵,看著國旗緩緩升起,成了他最后時刻的精神寄托。 文章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