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叔:如何打造極致的兒童內容
時間:2019-09-12
|
閱讀量:
|
聯合會動態
|
近日,由北京市朝陽區商務局指導,北京市朝陽區總部企業聯合會和電子城集團聯合主辦的"2019總部企業發展論壇"在京成功舉辦。論壇以"聚力新時代,創新引領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如何凝聚總部企業力量、如何創新總部經濟模式、如何發揮總部企業的創新精神與行業引領作用,推動首都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凱叔講故事創始人兼CEO凱叔應邀出席論壇,并作為文創企業代表和演講嘉賓做了題為《如何打造極致的兒童內容》的精彩演講。以下為摘選的部分演講內容:
我說說我們團隊在創業的路上是如何升級自己的思維的。我們自己認為應該去做極致的兒童內容。目前,我們是為 3000多萬的寶貝進行內容服務和教育服務。我們在線"凱叔講故事"已有9000多個內容及故事,"凱叔講故事"APP的總播放量現在已經是40億次以上了。
凱叔放到公眾號上的時候,開始不斷地有人投訴,而且他們投訴的問題都趨于統一:你講故事能不能不這么生動?我說,生動有錯嗎?媽媽們說,生動有錯。我們都是睡前給孩子聽故事,你講得那么生動,孩子聽了一個一個又一個,聽了一遍一遍又一遍,耽誤了孩子睡覺,你要負責任。我說,這責任我可負不了。但是你讓我一個專業配音演員講故事,把孩子都講睡著了,這事對我來說是不是也挺諷刺的?
但是這件事給了我們團隊一個極大的驚喜。那就是,我們的產品不是你認為好就是好,不是藝術價值高就是好,不是對孩子成長有幫助就是好。因為用戶使用的場景是極其復雜的,如果你不圍繞場景去給用戶提供服務,那么你的產品與垃圾無異。這是我們創業路上用戶給我們的第一個提示。
只有極致產品才能生存。從內容角度來講,什么是極致?其實每一個領域的產品,它的極致狀態是不一樣的。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在內容上,在我們這家公司看來可能分兩種,一種是成年人內容,一種是兒童內容。成年人內容和兒童內容的極致表現就不一樣。我們給成年人做教育內容,他們更大的需求是什么?場景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么辦?
當前成年人的焦慮此時就有,但是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找到領域內非常棒的專家,講給他聽,給他兩個訴求之一,能完成你的產品就是成功的。第一,提升他某種能力,第二,緩解他某種焦慮。因為緩解焦慮這件事本身就有價值。他不會再追求其他的,說你給我一個多么好的體驗,讓我在體驗的時候多么舒適,我要多么愉悅地達到我被教育的目的,等等。成年人沒有。這是做成年人產品的優勢。但是劣勢是什么?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變化太快了。我上個月還用4G,下個月沒準就用5G了。我半年前是這樣一個觀點,可能由于5G技術突飛猛進,瞬間商用化,時代變了,我原來的觀點錯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所以成年人的內容很難抗衰老,就要不斷地更迭。這是它的劣勢。
兒童內容怎么辦?我們跟孩子聊的是這輩子怎么活。它的劣勢是什么?非常清晰:制作難度極其大。因為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鑒賞者,他只要有一絲一毫對產品的體驗不滿意,轉頭就走,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你不要告訴孩子,我是為你好,我是為了教你達到某種目的。孩子對自己的成長沒需求,他只對快樂有需求。對孩子成長有需求的是爸爸媽媽,是家長。所以給孩子打造產品最關鍵的是先讓他體驗到快樂,然后再幫助他成長。
你說"凱叔講故事"好聽,為什么?是人的聲音好聽,還是這群演員塑造角色特別好?是文案千錘百煉,還是音效做得牛,音樂作曲做得好?我說的這些其實都是供應鏈,說的是分工。在公司內部我們叫分工,在公司外部叫供應鏈。其實跟做手機是沒有區別的,最終是把握供應鏈和分工之間的關系,讓它們之間達到榫卯結構。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孩子才會把他的時間留給你,讓你幫助他成長。此時優勢大家也猜到了,非常明顯,當你打造出來這樣的極致產品之后,它的穿越時間的能力就會非常強。只要做出一個產品來,10年,20年,30年,它都會給社會帶來價值。只要給社會帶來價值,一直在解決社會問題,你自己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成年人的內容是要做成商品,而要做好兒童內容,必須做成工藝品。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的第一個付費產品叫《凱叔·西游記》《凱叔·西游記》到現在為止是7000萬以上的收入,是單一產品,那產品是怎么做出來的?是怎么打磨成這樣的極致狀態的?我記得最早我寫出第一集石猴出世的時候,給我的女兒講是講不下去的。為什么?不斷地被他打斷,問這個是什么意思?那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什么叫瀑布?等等。我說瀑布不知道這個故事我還怎么跟你講。其實,大多數兒童內容創作者一直存在這樣的誤區:拿你的常識撞擊孩子的第一次認知。
孩子不是提了20多個問題嗎?把它記下來,然后寫出答案,再把它揉在情節里,不等她問,我就講給她聽。然后再到幼兒園去收集類似的這樣的問題,不斷地去修改,最終形成我們的創作極限。這個是產品的第一步:讓三四歲的孩子聽起來沒有情節障礙。只要她愿意進來,你就有無限的機會。
第一步,降低認知門檻。《凱叔·西游記》討論的是什么?降低認知門檻。降低了認知門檻,他感受到了快樂。如果只有快樂,你的競爭對手就是手游,你怎么幫助他達到他想達到的高度?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凱叔·西游記》的教育目的是中國古典文化,常識的普及,那要普及到什么程度呢?
既然降低了認知門檻,那么如何再搭建認知階梯,讓他一步一步走上來?你什么時候開始加入成語的密度越來越高,什么成語使孩子的認知墊著腳就可以猜出一二,什么時候有古詩,古詩的密度如何越來越大,難度如何越來越高。本身如果能從角色嘴里說出來,就讓孩子從角色里去體味它的意境。難度越來越高,所以到《凱叔·西游記》第五部的時候我們已經給這么大的孩子講《洛神賦》了,可是孩子已經沒有任何不解,他能體味這里的意境,你在帶著他一點一點往上走。
第三步,進行價值觀的再造。不是所有的傳統都是經典。比如說《西游記》里邊,它本身不是一個兒童故事,里面充滿了不適合孩子去聽的內容,至少現在不太適合我們的孩子。但是把這些都過濾掉之后,故事的邏輯是不成立的。怎么把邏輯捋順,讓孩子聽完整的、經典的故事,又能不受到傷害呢?價值觀再造。
傳統的《西游記》原著,我們基本上能看到三句話:第一,我滅了你。第二,你滅了我。第三,我找人滅了你。基本上就這三句話。這叫什么?二元論價值觀。非此即彼,非善即惡,你死我活。而這個世界上真正好的、偉大的決策絕不是二元論,一定是第三種選擇。有沒有分歧,分歧大沒關系。我們哪怕找到一點共同訴求,把它放大、放大再放大,就會發現分歧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可以共同去畫那張藍圖。這是第三種選擇。
那么如何通過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去給孩子講現代價值觀?這就需要進行非常深度的分析了。所以好多人一開始不理解,一個《西游記》,用了3年時間,光寫就寫了70萬字,是因為我們要把它寫成一本教材。
做兒童內容本質到底是什么?我們認為其實就是兒童的非課堂教育。或者換句話說,叫不著力的教育。這種不著力是讓孩子感受到的不著力。而為了讓孩子感受到不著力的教育,我們這些人就必須拼盡全力。這是我們公司創作兒童內容的方法論,或者叫第一性原理——快樂。
任何一個產品上線之前,如果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根本就沒有上線資格。成長的目的是什么?圍繞這個教育目的是否在搭建認知階梯,孩子能不能跟得上?
穿越,就是為30年后的孩子創作產品。那你要知道什么東西可以穿越時間?隨著技術的發展,其實我們公司最大的團隊也就是技術團隊了。但是就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內容的表達、交互體驗、運營方式本身都是內容,這些東西可能都在變,但是內容的核心東西是必須穿越時間的,做每一個產品都必須找到它的原理。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難做的事易成。我們是一個"特別慢"的公司。我們研發產品"特別慢",但是也正因為我們研發產品慢,現在在兒童內容領域可能是最好的公司。也就是說,最難的事情有的時候反而更簡單。因為大多數人喜歡做50分到80分難度的事情,而你會發現在這個區間里邊擠滿了各種各樣的競爭。當你的目標是120分的時候,反而發現其實沒什么競爭,事業一片開闊。我相信今天能坐到這里的總部企業都會對這句話有感受,因為大家如果不是這樣做的話,不會這么成功。